学校主站

抓质量,上水平,创特色

Pay attention to quality, improve level and create characteristics

研究生教育
当前位置: 首页 > 研究生教育 > 学科点栏目 > 正文

2023年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研究生教育发展质量年度报告

来源: 时间:2024年03月14日 10:29 编辑:牛佳 点击:

 

研究生教育发展质量年度报告

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2024 3 12


一、总体概况

(一)学位授权点基本情况

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秉承“明德、积学、砺志、笃行”的校训,始终坚持“育人为本”的方针,坚持以学科建设为龙头,建完善的生教体系大力实施科教融合、产教融合的研究生教育理念,促进研究生培养质量持续提升。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学院拥有生物学、药学2个学术型硕士学位授权营养科学与健康工程交叉学科硕士点,药学、生物与医药2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研究生培养质量稳步提升。

(二)学科建设情况

为进一步优化学科建设管理体制和学科布局、改革学科建设资源配置方式、落实学院在学科建设上的主体地位等提供政策遵循,学院依据《武汉轻工大学学科带头人、学术带头人和学术骨干遴选、管理及考核办法(修订)》(轻工大行发〔2021〕60号),组织各专业聘任新一届学科带头人;依据《武汉轻工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特区实施办法(试行)》(轻工大党发〔2023〕9 号)遴选特区岗位人员、制定特区岗位绩效考核办法。扎实推动第五轮学科评估工作,积极跟踪第五轮学科评估工作动态,积极开展相关迎评工作,积极助推学校努力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大学。

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现有生物技术、生物工程、生物制药、制药工程、生物信息学5个本科招生专业,生物学为省一级学科重点学科,制药工程专业为国家一流建设专业,生物技术专业和生物工程专业是省一流建设专业。目前已在生理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微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等4个二级学科形成了特色学科方向和人才培养体系,支撑湖北优势特色“生物农业”“天然产物与功能食品”科群建设,“农业学科”“临床医学”全球ESI排名进入前1%

(三)研究生招生及规模

2021年,生科学院合计招收各类研究生101人,其中全日制学术型研究生65人,全日制专业型研究生36人。微生物学招生22人,细胞生物学招生5人,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招生18人,药物化学招生1人,药剂学9人,生药学招生1人,微生物与生化药学招生2人,药理学招生7人,生物与医药专硕招生14人,药学专硕22人。

2022年,生科学院合计招收各类研究生87人,其中全日制学术型研究生53人,全日制专业型研究生33人,非全日制专业型研究生1人。微生物学招生17人,细胞生物学招生4人,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招生13人,生理学招生1人,药物化学招生3人,药剂学招生3人,微生物与生化药学招生5人,药理学招生7人,生物与医药专硕招生15人,药学专硕18人,非全日制药学专硕招生1人。

2023年,生科学院合计招收各类研究生93人,其中全日制学术型研究生55人,全日制专业型研究生37人,非全日制专业型研究生1人。生物学合计招生31,药物化学招生4人,药剂学招生5人,生药学招生1人,微生物与生化药学招生2人,药理学招生6人,生物与医药专硕招生14人,药学专硕23人,食品营养与健康工程6人,非全日制药学专硕招生1人。

(四)在读研究生规模和结构

截至202312月,生科学院共有在读研究生267人,其中全日制学术型硕士研究生162人,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105人,其中全日制研究生103人,非全日制研究生2人。在校研究生中,从学习方式来看,全日制研究生和非全日制研究生所占比例分别为99.25%和0.75%;从研究生培养方向来看,在校研究生中,全日制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和全日制专业型硕士研究生所占比例分别为61.13%和39.62%。

(五)研究生毕业及学位授予情况

2021年生科学院毕业全日制学术型硕士研究生25人,全日制专业型硕士研究生14人,非全日制专业型硕士研究生0人。

2022年生科学院毕业全日制学术型硕士研究生33人,全日制专业型硕士研究生18人,非全日制专业型硕士研究生1人。

2023年生科学院毕业全日制学术型硕士研究生42人,全日制专业型硕士研究生18人,非全日制专业型硕士研究生2人。

(六)研究生就业情况

学院高度重视研究生的就业工作,多层次、多渠道开展学生的就业工作。一方面通过微信公众号平台对学生进行就业意愿的精准调研,根据学生求职意向实现就业信息的精准推送,分不同年级、学历、专业、生源等多种类型精准推送就业信息。同时,以科研团队为信息源,以导师为负责人,开展重点学生就业的帮扶工作。

2021年毕业生51人,49就业人,1人考取博士,总就业率:98.04%。其中生物学硕士学位点毕业生28人,就业26人,1人待就业,升学1人,就业率:96.43%;药学硕士学位点毕业生9人,就业9人,0人待就业,就业率:100%;医药专业硕士学位点毕业生14人,就业14人,0人待就业,就业率:100%。

2022年毕业生51人,46人就业,3人考取博士,2人待就业,总就业率96.07%。其中生物学硕士学位点毕业生24人,就业20人,2人待就业,升学2人,就业率:91.66%;药学硕士学位点毕业生27人,就业27人,0人待就业,就业率:100%。

2023年毕业生64人,58人就业,3人考取博士,3人待就业,总就业率95.31%。其中生物学硕士学位点毕业生27人,就业25人,1人待就业,升学1人,就业率:96.29%;药学硕士学位点毕业生15人,就业13人,1人升学,1人待就业,就业率:93.33%。

(七)研究生导师状况(总体规模、队伍结构)。

截至202312月,在岗学术型硕士生导师47人,专业学位硕士生导师33人。其中生物学硕士导师32人,药学硕士导师28人(有重叠),药学(专硕)导师31人,生物与医药(专硕)导师16人(有重叠);所有硕士生导师47人,女性17人,男性30人。

1 研究生导师队伍结构

专业技术职务

专任教师人数合计

40岁及以下

4150

5160

具有博士学位人数

女性

人数

正高级

16

7

6

10

5

副高级

30

15

10

3

24

10

中级

1

1

1

总计

47

15

18

9

35

15

二、研究生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一)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

学院构建强有力的领导体制,全面引领思政教育工作。学科在所在学院成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的基础上,成立了以学科带头人为组长,优秀导师和研究生辅导员为成员的思政教育工作小组,形成了“党委领导、党政齐抓共管、教师全员参与”的思想政治教育推进体制。强化思政教育导师队伍,建设了一支具有战斗力的思政教育队伍。学科建设坚持育人者先自育,开展系列理论学习,形成了一支政治意念坚定、教育方法得当的导师队伍。聘请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唐俊峰教授作为学科思政教育导师,全程参与研究生教育过程中的思政教育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学科带头人刘志国教授、团队负责人闫达中教授均被评为校级优秀研究生导师称号。

学院高度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打造专兼结合的高素质思想政治工作队伍。自2021年起完成一名专职研究生辅导员和研究生教学秘书的配备工作。

(二)理想信念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在校研究生工作处指导和院党委的领导下,生科学院依托新媒体平台积极营造良好氛围、引领广大师生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院结合“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主题教育,开展了思政主题教育活动。在学校五四青年表彰中我院共有9名研究生荣获此项荣誉。研究生党支部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主题党日活动10余次,同时利用学习强国平台开展理论学习,日均积分30分以上。在学习二十大精神的专题活动中,研究生党支部迅速成立宣讲团,将二十大的精神传递到本科的各个团支部。

(三)校园文化建设

组织学院研究生线上观看“科学道德与学风建设”主题讲座两场,召开线下主题讲座及国家奖学金获得者经验分享会2次,其他类型学术论坛2次,组织2023级研究生开展主题班会2场。在“讲述中国故事,十年非凡成就”主题演讲比赛中,1名研究生荣获英文组二等奖。2023年的“研行合一、百花争研”科技文化艺术节中明玥在第十六届科技论文报告会决赛中荣获二等奖。

(四)日常管理服务工作

近年来,学院加强基础办学条件建设,学院教学服务条件优越。学院拥有先进的视听制作、多媒体课件制作设备,为师生提供现代教育技术教学条件的多种手段。学院有6个硕士研究生实践基地和23个研究生工作站,中国农技协科技小院1个。为学院的研究生教育提供优质的教学、科研、学习与生活环境,推动了研究生培养规模的稳步增长。

完善研究生招生信息官方网站内容模块优化设置、维护轻工大生科学院分团委公众号、联合中国教育在线举办研究生招生网络直播咨询会等方式做好信息公开工作。依托学校研究生教育管理系统,加强研究生教育信息化进程,将管理思想和各项规章制度融入研究生教育管理系统,全面整合招生、管理、培养、学位等模块,打造覆盖研究生教育全过程、一体化的管理系统,为管理部门、学院、导师和研究生提供更优质、更便捷的管理和服务。统筹推进研究生教育管理工作信息化、制度化和规范化,提高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

学院辅导员加强日常管理,通过晚点名、进课堂、年级大会等形式关注学生日常学习生活,第一时间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及时掌握每一位学生的情况,做到心中有数。

三、研究生培养相关制度及执行情况

(一)课程建设与实施情况

为全面激活和合理配置研究生教育资源,规范研究生教育全过程管理,努力构建研究生教育质量的长效保障机制。学校重视研究生教育管理制度体系建设,通过完善各项规章制度,促进研究生教育管理规范化、制度化。制度体系贯穿于研究生“入口”到“出口”的整个过程,涵盖构建优质生源保障、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导师管理、论文质量控制、思想政治教育与评价激励机制管理工作规范等一系列关键环节。近年来,修订或制定了涉及到研究生招生、培养、课程、学籍、学位等管理文件20余份,并汇编成册。

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的课程体系由学位课、非学位课、补修课三个部分组成。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生物学学科及药学学科分别由4个学科方向构成。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课程体系由学位课、非学位课、补修课、专业实践四个部分组成。药学药学硕士专业由4个培养方向构成。通过优化补修课环节,健全本硕教学紧密衔接的课程体系。

(二)导师选拔培训

2023年1-12月,新聘导师4名,其中生物学学硕导师1人,药学学硕导师1人,药学专硕导师1人,生物与医药专硕导师1人;新聘校外导师7名,新增湖北省产业教授1人。

开展新导师培训工作,依据武汉轻工大学研究生指导教师遴选与管理办法,构建生科学院研究生导师上岗资格管理办法,搭建上岗资格评估。通过举办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培训报告会暨研究生导师指导行为准则座谈会,参与“科学规范导师指导行为建设一流研究生导师队伍”专题培训等方式,加强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使研究生导师更好地履行导师工作职责,促进研究生教育质量的有效提升。

(三)师德师风建设情况

学院认真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严格按照《中共武汉轻工大学委员会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德师风建设的实施意见(试行)》要求,结合学院实际,制定学院师德师风考核实施办法,把立德树人作为研究生导师的首要职责。完善师德师风考核机制,切实做到师德师风考核与年度考核有机结合,严格实行“一票否决制”,推进制定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实施办法。

(四)学术训练情况

在导师选拔聘任方面,强化导师的政治标准和岗位履职能力。通过出台生科学院研究生导师上岗资格管理办法等系列文件,以武汉轻工大学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大学的良好契机,深入推进研究生教育创新工程。

学院高度重视产学研合作和研究生社会实践能力培养,全面推进校企合作。与全国知名企业共建7个硕士研究生校企实践基地,新增1个省级和2个校级研究生工作站1个中国农技协科技小院。通过学院与企业在师资力量、科研实力、规范教学、实习平台等方面优势互补与支持,增强研究生教育培养、创新发展教学模式,促进高校教学与企业实践的交流融合,共同推动协同创新,显著提高研究生尤其是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和职业能力。

(五)学术交流情况

学院积极开展对外交流与合作。鼓励教师和学生参加高水平的学术国内和国际会议,2021年研究生3人参加第三届国际食品安全与健康研讨会并做报告;2人参加湖北省/武汉药理学会2021年学术会议并做报告2人;100人参加食品安全与健康国际研讨会,作报告5人。2022年,研究生200人参加2022年“生命科学与健康国际学术论坛”,作报告10人;50人参加孟德尔随机化研究国际学术讲座;70人参加研究生成果分享交流会,作报告2人;200人参加“植物天然产物”学术研讨会暨2023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报交流会,作报告8人。2023年,研究生参加了“人工光敏酶催化手性分子的构建”、“利用基因组数据于人工智能建立模型预测精神分裂症、老年痴呆症”和结核病--慢性传染病的头号杀手等学术讲座;8人参加第五届(IFSN)国际食品安全与营养健康高峰论坛,作报告2人;102人参加生命科学与大健康国际学术论坛。每年都有多位国(境)外学者来校交流和讲学。近年来,学院高度重视研究生国际交流与合作,深入落实、宣传国家留学基金委等部门的留学政策,完善“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卓越研究计划”,支持和鼓励研究生参加国际高水平学术会议,推动优秀研究生到国外(境外)知名大学和研究机构开展研究工作,2023年1名研究生赴海外留学,招收海外留学生3人。

(六)研究生奖助情况。

在国家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的背景下,学院对研究生奖助体系改革进行全新的顶层设计,统筹国家财政投入经费、研究生学费、导师科研经费资助和社会捐助等资金,学院完善研究生奖助体系,促进高质量生源与高水平导师、高水平科研项目的结合,有效保障研究生生活,着力激励研究生努力学习,不断吸引研究生优质生源,促进我院研究生教育科学发展。先后出台完善“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卓越研究生评选办法”等文件做好研究生奖助工作,在实践中不断提高研究生的待遇水平,激励研究生潜心投入科研。

2021年累计发放研究生奖助学金403.72万元,其中奖学金136.6万元,助学金267.12万元,获奖率为100%,实现了研究生资助的全覆盖。做好卓越研究生奖助学金评选工作,5名研究生受到资助,金额共2.5万元。开展研究生特殊困难补助的申请审核工作,为1名困难研究生发放研究生特殊困难补助金共0.2万元。

2022年累计发放研究生奖助学金316.53万元,其中奖学金168.05万元,助学金145.68万元,获奖率为100%,实现了研究生资助的全覆盖。做好卓越研究生奖助学金评选工作,5名研究生受到资助,金额共2.5万元。开展研究生特殊困难补助的申请审核工作,为2名困难研究生发放研究生特殊困难补助金共0.3万元。

2023年累计发放研究生奖助学金 309.36 万元,其中奖学金191.2万元,助学金160.2 万元,获奖率为 100%,实现了研究生资助的全覆盖。做好卓越研究生奖助学金评选工作,5 名研究生受到资助,金额共 2.5万元。

四、研究生教育改革情况

(一)人才培养

创新研究生培养模式。为充分发挥研究生在生物农业、医药健康等领域的人才支撑作用,深化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创新研究生培养模式,重点培养符合当前以现代生物农业、医药健康行业发展需求的高层次复合型人才,以湖北省和全国的行业企业为依托,大力推动产、学、研合用,培养研究生服务待业的能力。

深入推进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能力培养。截止202312月,学院与6家行业知名企业建立了研究生工作站。通过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暨联合培养研究生基地建设工作推进会,引导学院、学科和专业学位研究生导师进一步转变观念、统一思想,提高对专业学位的认识;专业学位研究培养100%实现校内校外双导师制。

(二)教师队伍建设

立足学院整体发展规划,做好教师队伍建设顶层设计,围绕引才理念、学科布局、人才评价标准等核心问题。创新引才方式,健全人才政策体系,激发人才创新发展活力。

一是拓展引才形式。通过中国教育在线等主流招聘平台发布招聘消息,采用“视频云招聘”、“全球邀约+预约面试”等方式开展引才工作。二是健全人才政策体系,千方百计吸引并留住优秀人才,激活人才发展力。三是完善人才评价方式。探索引进同行评审方式,加强人才考核工作,如期完成了人才期中、期满考核工作。四是夯实教师发展平台,提升教师教学科研能力。系统培养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科研能力和社会服务能力,取得了明显的实效。

2021年,新引进博士教师10人,其中1人具有海外经历。柔性引进高端人才6人,其中学科带头人2人,常青学者2人。2022年,新引进博士教师12人,其中1人具有海外经历。其中省百人计划1人,楚天学子1人。2023年,新引进博士教师10人,其中2人具有海外经历,全职引进国家杰青、长江学者1人,新增湖北省产业教授1人。

(三)科学研究

我院主动对接国家发展战略、区域发展需要,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强农兴农”历史使命,坚持三全育人,发挥研究生教育在高层次人才培养和创新创造、应对全球人才竞争中的重要作用。做好“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及技术集成创新等科研方向和领域的研究。

近年来,学院实施系列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提高研究生奖助标准和覆盖面,完善奖助贷补体系,研究生科研积极性显著提升,研究生发表高水平论文的数量和质量大幅增加。2021年,研究生发表论文28篇,其中SCI收录期刊论文9篇。2022年,研究生发表论文94篇,其中SCI收录期刊论文11篇。2023年,研究生发表论文36篇,其中SCI收录期刊论文22篇。

(四)传承创新优秀文化

积极开展红色文化教育,传承革命精神,坚定理想信念、培养开拓创新、勤奋耕耘,勇担重任、无私奉献的可贵精神和高尚情操,大力弘扬爱国奋斗奉献精神,建功立业新时代,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五)国际合作交流

2021年,研究生6人参加第三届国际食品安全与健康研讨会,3人作报告;参加湖北省/武汉药理学会2021年学术会议2人,2人作报告;参加食品安全与健康国际研讨会100人,5人作报告。2022年研究生200人参加“生命科学与健康国际学术论坛”,10人作报告;参加食品药品安全评估技术新进展学术研讨会暨湖北省毒理学会2022年度学术交流会1人,优秀论文现场交流获得三等奖;50人参加孟德尔随机化研究国际学术讲座。2023年,研究生8人参加第五届(IFSN)国际食品安全与营养健康高峰论坛,2人作报告;102人参加生命科学与大健康国际学术论坛,2人作报告。

五、教育质量评估与分析

(一)学科自我评估进展及问题分析

2021年3月初,研究生院在学校各学院中转发了《湖北省学位委员会关于做好2020-2021年学位授权点周期性合格评估工作的通知》。5月,组织召开了学校学位授权点周期性合格评估工作会议,启动了本轮学位点周期性合格评估工作,详细解读了《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关于印发<学位授权点合格评估办法>的通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博士、硕士学位授权学科和专业学位授权类别动态调整办法》等合格评估相关文件和政策,介绍了学校2020-2025年学位点周期性合格评估相关工作思路和安排,2021年12月,安排布置了2021年学校学位点评估相关工作事项和工作要求。2023年1月初,研究生院排布置了2022年学校学位点评估相关工作事项和工作要求。20241月初,研究生院排布置了2023年学校学位点评估相关工作事项和工作要求。

(二)学位论文抽检情况及问题分析。

我院严把学位论文质量关,综合研判学位论文“问题风险环节”与“问题风险学位论文”,进一步规范学位论文开题报告、中期考核、相似性检测、送审、答辩、学位讨论等环节,实行“问题风险论文”质量重点跟踪,严把质量关。学位论文100%送校外专家盲评;2021年学院共计抽查盲审硕士论文53篇,通过率100%,评选出优秀硕士学位论文4篇;2022年学院共计抽查盲审硕士论文52篇,通过率100%,评选出优秀硕士学位论文4篇;2023年学院共计抽查盲审硕士论文64篇,通过率100%,评选出优秀硕士学位论文4篇。湖北省在2021、2022和2023年度的抽查合格率为100%。

为了进一步提高学位论文质量,我院将在以下几个方面继续加强和改进:一是加强导师培训,提升导师育人意识和指导水平。全面落实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职责,强化导师岗位管理,拓宽导师育人能力提升的培训平台。二是强化研究生培养全过程管理,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三是严把学位论文质量关,完善学位授予质量保障体系。进一步加强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和研究生中期考核环节管理;进一步规范研究生学位论文撰写;进一步完善学位论文送审制度。四是进一步强化学科、学院、学位评定委员会对学位论文的质量把关。

六、改进措施

针对问题提出改进建议和下一步思路举措。

(一)坚持分类培养,优化研究生培养模式

我院研究生教育分类培养的过程还不够完善,研究生教学及实践训练条件尚有不足。今后,要坚持分类培养,促进科教融合和产教融合。坚持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服务战略”“服务需求”导向,持续推进“药学”及“生物与医药”专业学位专项制培养模式改革2021年12月湖北省发改委出台《湖北省大健康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提出力争到“十四五”期末,全省大健康产业总规模达到12000亿元我院力争发挥专硕优势,推动与企业联合培养专硕,服务湖北省“大健康”产业;加强学术学位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提升科学研究能力和学术训练强度,加强学科交叉和学术交流,利用好“国家合成生物技术创新中心”(共建单位)平台,争取学校与湖北省资源,着力打造“合成生物学研究所”,以大团队、大平台、大项目支撑高质量研究生培养,力争产出大成果。推进硕博贯通培养,实行培养方案一体化设计。

(二)主动适应需求,优化学位点布局

我院学位点结构布局仍有待优化,要进一步加强学位点建设和管理,对传统优势学位点进行升级改造,增强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的支撑;统筹学校研究生教育资源,加强交叉学科硕士点的建设加强生物信息学专业师资与其它专业教师互动,以硬专业带动软专业,以软专业服务硬专业,提升学位点科研研究的广度与深度。通过以前沿问题或重大科学、重大工程问题为导向的研究课题的设立,培养更高质量的学生。

(三)深化全过程改革,构建高水平培养体系

全面深化我院研究生教育改革。强化研究生教育全过程的监督、检查与反馈。在学校研究生教学督导队伍的指导下,建立学院研究生课程督导,加强课程监督与质量提升。强化研究生论文开题、中期考核等培养环节;突出质量导向,强化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训练环节;优化考核机制,严格规范管理,强化培养环节的过程管理和质量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