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建设微生物组学、代谢组学、蛋白组学等多组学科研能力。基于多组学联合分析,重点研究益生菌、益生元、特定膳食成分与基因、蛋白质和机体代谢的交互作用及其对人类健康的影响,发现营养相关疾病的生物标记物,解释人体代谢与健康之间的关联,为开发改善特定人群健康状态的健康干预策略提供科学支持。
中心主任:陈应华教授
武汉大学病毒系本科毕业,并获得德国慕尼黑大学理学博士,历任奥地利英斯布鲁克大学研究所课题组组长、清华大学医学研究中心副主任、药物研究所所长、清华大学生物系主任、清华生命学院党委书记。香港求是“杰出青年学者奖”、国家杰出青年基金、教育部特聘教授(长江学者)获得者,享有政府特殊津贴。他聚焦于艾滋病病毒感染T淋巴细胞分子机制、抗变异表位疫苗的理论创建和应用实践,二十余年来发表通讯作者论文百余篇、获得十项发明专利。荣获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教育部自然科学二等奖。自2023年加入武汉轻工大学后,陈应华教授积极引进人才、组建团队,推动校级营养健康研究院平台的建设。迄今已陆续引进原中粮营养健康研究院营养与代谢中心副主任、营养健康与食品安全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应剑正高级工程师,清华大学优秀博士毕业生李婷博士,原华大基因微生物方向负责人、曾发表多篇Nature等顶刊论文的覃俊杰博士为全职教师,并引进热心肠生物技术研究院董事长蓝灿辉为常青学者讲座教授。
中心成员:
蓝灿辉讲席教授
覃俊杰教授
应 剑教授
吴 菁 副教授
李 婷 讲师
覃俊杰
研究方向:营养健康领域的微生态宏基因组学研究,以及精准干预调控技术的开发
研究内容:采用微生物组等多组学技术对包括人体肠道菌群在内的多种微生态环境进行解析,建立微生物组参考数据库,以及营养代谢、疾病表型等相互作用数据库;开发精准、全面、快速的微生态检测技术;通过深入研究微生物代谢产物对宿主健康的影响,研发精准营养或药物干预技术;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为个性化营养、健康管理、疾病预防等提供科学依据和创新解决方案。
应剑
研究方向:食物组构、代谢与人体机能调控,数字食品与营养
研究内容:基于营养学、药理学、计算机科学、食品科学等学科的前沿技术,研究复杂食物体系与复杂人体相互作用的“多组分-多靶点”特征及机制;构建“食物-人”相互作用的计算及体外评估模型,开发食物营养健康量化评价算法,形成面向特定人群健康需求的精准营养解决方案;指导我国特色食物资源的营养健康导向型综合利用。
李婷
研究方向:蛋白质组学与代谢组学,生物信息学,胃肠道疾病与健康干预。
研究内容:发展和应用蛋白质组学、代谢组学和化学生物学的技术和方法。以质谱分析技术为基础,研究蛋白和代谢产物上下游调控通路,获得蛋白质水平上关于疾病发生、细胞代谢等过程的整体认识。并利用多组学联合分析,对生物系统进行全面解读,致力于筛选生物标志物、研究胃肠道疾病机理、探究膳食代谢产物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