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编号:02110116
课程名称:微生物学
课程英文名称:Microbiology
课程所属单位: 生物与制药工程系 生物工程教研室
课程面向专业:生物工程和生物技术专业
课程类型:必修课先修课程:有机化学 生物化学
学分:3.5总学时:56理论学时:56
二.课程性质与目的
微生物学是国家理科基地生物学专业的主干课程,其也为我校生物工程、生物技术等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要求学生能够系统地学习和掌握微生物学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与方法。了解当代微生物学在各个相关领域的应用情况。
三.课程教学内容与要求
第一章绪论
1.基本要求:本章要求学生掌握微生物的概念及其在生物分类系统中的地位。了解微生物学的发展历史,微生物的主要特点。明确微生物的研究范围和学习微生物学的意义。
2.教学内容:
(一)微生物学的研究对象与任务
(二)微生物的概念及其在生物分类中的地位
(三)微生物学发展简史
(四)微生物学及其主要分支
(五)微生物的特点
3.本章重难点内容:微生物在生物分类系统中的地位;巴斯德和科赫对微生物学的主要贡献;曲颈瓶实验与自然发生学说的否定;科赫法则。
第二章原核微生物
1.基本要求:掌握细菌的细胞形态结构及其生理功能;了解几种常见细菌的生物学功能;细菌分类的依据和方法;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主要区别;古细菌和真细菌的主要区别。
2.教学内容:
第一节原核生物细胞的结构与功能
第二节真细菌
第三节古细菌
3.本章重难点内容:细菌细胞的结构和功能;革兰氏阳性细菌和革兰氏阴性细菌细胞壁的主要差异;细菌芽孢的形成过程和主要特性。
第三章真核微生物
1.基本要求:霉菌、酵母菌、藻类和原生动物的形态结构和生物学特性;真菌无性孢子和有性孢子的种类、形成过程及其特性。了解几种常见的真菌、藻类和原生动物的生物学特性。
2.教学内容:
第一节真菌
第二节藻类
第三节原生动物
3.本章重难点内容:真菌的无性繁殖和有性繁殖的方式。
第四章病毒
1.基本要求:掌握病毒的基本特性,病毒的分类和增值规律。温和噬菌体和烈性噬菌体的基本概念。
2.教学内容:
第一节病毒的特性
第二节噬菌体
第三节动物病毒、昆虫病毒和植物病毒
3.本章重难点内容:病毒的一步生长曲线;病毒的生活周期;温和噬菌体与溶源性。
第五章微生物的营养与代谢
1.基本要求:掌握微生物细胞的化学组成和所需的营养物质,微生物的四大营养类型及其对营养物质的吸收。了解微生物的能量代谢、分解代谢和合成代谢。了解培养基的配制原则和培养基的主要类型。掌握微生物的主要发酵代谢途径。
2.教学内容:
第一节微生物的营养
第二节培养基
第三节微生物的能量代谢
第四节微生物的分解代谢
第五节微生物的合成代谢
3.本章重难点内容:一般微生物生长所需的几大类营养物质与培养基营养成分的基本组成;按特定用途划分的培养基配制的原理;丙酮酸代谢的多样性。
第六章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及其控制
1.基本要求:掌握微生物纯培养体的概念和获得微生物纯培养的主要方法;微生物群体生长的规律;微生物菌数测定方法;了解环境因子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
2.教学内容:
第一节微生物的纯培养
第二节微生物生长
第三节环境条件对微生物生长和代谢的影响
3.本章重难点内容:微生物纯培养的概念;稀释平板计数和划线分离的原理;细菌的生长曲线;影响微生物生长的主要环境因子。
第七章微生物的遗传和变异
1.基本要求:掌握微生物遗传变异的物质基础及其结构、特点;掌握基因突变的本质、类型、特点和突变机制;了解不同类型微生物的基因重组方式;了解原核生物基因表达的调控方式;了解微生物菌种的筛选的基本程序和基因工程手段育种的原理。了解微生物菌种的一般保存方法。
2.教学内容:
第一节微生物遗传变异的物质基础
第二节微生物的基因突变
第三节微生物的基因重组
第四节微生物基因表达的调控
第五节微生物基因组
第六节微生物的菌种选育
第七节微生物菌种保藏及复壮
3.本章重难点内容:原核生物基因重组的三种方式及其机理;微生物基因突变的基本规律和微生物菌种的选育途径;细菌质粒概念和主要特性。
第八章微生物与基因工程
1.基本要求:了解微生物在基因工程菌构建方面的载体、工具酶和转化子筛选方面的知识。
2.教学内容:
第一节基因工程概述
第二节微生物与克隆载体
第三节微生物与基因工程工具酶
第四节微生物作为克隆载体的宿主
第五节表达载体的构建
第六节DNA的合成、体外扩增和定位诱变
第七节基因工程的应用及展望
3.本章重难点内容:微生物的克隆载体和工程菌的构建,微生物作为宿主的要求,基因工程在微生物研究重应用。
第九章微生物的生态
1.基本要求:了解微生物在自然界的分布;理解微生物在自然界物质循环中的作用;掌握微生物与生物环境间的相互关系。
2.教学内容:
第一节生态系统
第二节 微生物在自然界中的分布
第三节 微生物在自然界物质循环中的作用
第四节 极端环境条件下的微生物
3.本章重难点内容:由微生物参入和推动的自然界氮素循环的主要过程;极端环境微生物的种类与研究意义。
第十章 微生物的进化、系统发育和分类鉴定
1.基本要求:了解微生物的进化和发育,同时掌握细菌分类依据和分类鉴定指标。
2.教学内容:
第一节进化的测量指征
第二节细菌分类
第三节微生物分类鉴定的特征和技术
第四节微生物的快速鉴定和自动化技术
4.本章重难点内容:微生物系统发育树,细菌的分类、鉴定。
第十一章微生物物种的多样性
1.基本要求:了解微生物(真细菌、古生菌和真核微生物等)物种的多样性,理解微生物资源开发方面的知识。
2.教学内容:
第一节真细菌的多样性
第二节古生菌的多样性
第三节真核微生物的多样性
第四节微生物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
3.本章重难点内容:各主要类别微生物的多样性,微生物资源的开发利用。
第十二章感染与免疫
1.基本要求:了解宿主的特异性免疫和免疫机理及其免疫学的应用。
2.教学内容:
第一节感染的一般概念
第二节宿主的非特异性免疫
第三节宿主的特异性免疫
第四节免疫机理
第五节免疫学的实际应用
3.本章重难点内容:宿主的特异性免疫,抗原和抗体概念及其产生机理,抗体的制备和免疫学技术的应用。
第十三章微生物的应用
1.基本要求:了解微生物在发酵工业、食品保藏、农业和环境治理等方面的应用情况。
2.教学内容:
第一节微生物与发酵工业
第二节微生物与食品卫生和保藏
第三节环境微生物
第四节微生物制药
3.本章重难点内容:微生物工业发酵、食品保藏、污水治理的微生物学原理。
四、学时分配
学时分配表
序号
| 内容
| 课堂讲授
| 课堂讨论
| 1
| 绪论
| 2
|
| 2
| 原核微生物
| 6
|
| 3
| 真核微生物
| 4
|
| 4
| 病毒
| 6
|
| 5
| 微生物的营养与代谢
| 6
|
| 6
| 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及其控制
| 6
|
| 7
| 微生物的遗传和变异
| 6
|
| 8
| 微生物与基因工程
| 3
|
| 9
| 微生物的生态
| 3
| 1
| 10
| 微生物的进化、系统发育和分类鉴定
| 3
|
| 11
| 微生物物种的多样性
| 3
|
| 12
| 第十二章感染与免疫
| 3
|
| 13
| 微生物的应用
| 3
| 1
|
| 小计
| 54
| 2
|
| 比例(%)
| 96
| 4
|
五、教学环节与教学要求:
要求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课堂讲授与课后练习相结合的教学方式。
六、课程考核办法:
考试成绩占65%;平时成绩占35%,主要由课堂提问、讨论和课程论文成绩组成。
七、教材与主要参考书:
1、教材:
《微生物学》(沈萍 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2、主要参考书:
《微生物学教程》 (第二版)(周德庆 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微生物学》(第五版)(李阜棣 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
“Microbiology”,Lansing M. Prescott,Donald Klein, John Harley,McGraw-Hill Higher Education,2000
3、参考杂志
“微生物学通报”、“微生物学杂志”、“科学”、“生命的科学”
执笔人:胡申才
2006年3月
|